台灣梅花鹿因其背上有美麗的白色梅花斑而得名,雄鹿具角,每年脫落一次,雌鹿則沒有角,通常公鹿體型較大,雄鹿從兩歲時開始長角,通常角台剝落後 75 天,鹿茸開始可以採割。割茸期在每年 7~9 月,平均茸量為 20 台兩。茸角呈樹枝狀分叉,角長約半公尺,典型角有四尖。梅花鹿體型較小,甚為神經質。每年 10~12 月發情交配,次年 6~8 月為生產期,雙胞胎不多。
台灣梅花鹿是台灣的特有的梅花鹿亞種,明朝萬曆 31 年(1603年)陳第的「東番記」,文中有甚多台灣梅花鹿的記載。1623 年荷蘭人進入台灣,積極捕鹿,年穫量曾達 12 萬張鹿皮,但也因大量濫捕而使野外的台灣梅花鹿瀕臨滅種。由於民間養鹿事業始終未間斷,梅花鹿在養頭數雖然逐年因產茸量少而漸減,但政府另有梅花鹿復育與野放計畫,暫時沒有滅種的危機。
體長150公分,身體毛色隨季節而變,夏季毛短而亮麗,為赤棕色,背脊中央有一條暗棕色縱紋,身體兩側則有以縱列方式綴布白色斑點;冬季毛密長而色暗淡,白斑不明顯,雄鹿頸部並出現長鬃毛。腹部、四肢內面、尾腹面及臀部為白色。僅雄鹿有角,兩歲以前角不分叉,二至三歲分出一叉,三歲以後每年增加一叉,直至三叉為止,少數可長到四叉。
毛色棕褐,腹部略淺,頭部、耳朵為黃褐色,夏季毛色較淡,為黃褐色;眼睛下面具眼下腺,於生氣或興奮時會張開。仔鹿生下兩年後,公鹿開始長茸,即開始割茸,割茸計算次數稱為「剪」;每年一「剪」,自產下後第二年開始,為第一剪;茸量自第一剪後,逐年增加,到第八~九 剪為最高;之後,逐年降低。母鹿自生長第三年開始生產仔鹿。成熟公鹿體高約 110 公分,體長約 140 公分,母鹿體高約 95 公分,體長約 110 公分。水鹿屬中型鹿,公鹿體重超過 200 公斤至 250 公斤,母鹿亦達 100 公斤以上。台灣水鹿幾乎整年可以生殖,但分娩日期則以 5~6 月較多,每胎一頭,少有雙生。
梅花鹿小檔案:
學名:Cervus nippon taiouanus
分類:偶蹄目鹿科花鹿屬
體型:身長約1.5公尺
特徵:毛色夏季為栗紅色,背部有白斑,冬季則為茶褐色
主食:樹葉
分佈:墾丁國家公園
資料來源:YAHOO
圖片來源:YAHOO
留言列表